內容簡介
你認為新鮮水果從產地到來到你的手中會經歷幾步?采摘、運輸、批發、售賣就完事了嗎?實際上遠不止這些。
進入五月,枇杷、楊梅、李子等時令水果將陸續上市,讓大家一飽口福。不過話說回來,不少時令水果雖然鮮美可口,但不耐保存、不耐儲運也是不爭的事實,這時候水果產后加工和運輸就成了相當關鍵的環節。
比如枇杷鮮果采摘之后,要先后完成分級、預冷、出庫包裝等多個環節,這時候得到的枇杷不僅通過分級實現了品質升級,產后預冷更是能夠有效地去除鮮果的“田間熱”,有利于抑制其呼吸作用、并降低生理活性,使枇杷盡可能地維持新鮮狀態。
這還沒完,結束前期加工處理后,不耐儲的枇杷等鮮果要繼續“搭載”冷藏箱、冷藏車等冷鏈基礎設施,在低溫儲運保護下分發到各地水果市場,然后進行售賣。而運用冷鏈物流一方面是可以降低果蔬等生鮮產品的損耗率,另一方面顯然也對提高農產品品質有著重要意義。
這一套大動作看下來,不得不讓人感嘆吃到新鮮水果屬實有點不容易。當然了,隨著這幾年我國大力推動田間地頭預冷庫、冷庫等基礎設施落地,勢必將深刻地影響我國農業農村發展,也將更方便地讓消費者嘗“鮮”。
0